感恩好友找我合購"教學的技術"線上課程,我才得以認識王永福老師。
看福哥的書是種享受,
因為他可以把自己內化的精華,有系統且深入淺出地呈現出來,
本書前八章介紹教學技術的拆解及如何評量及進化,
而我最佩服的是他第九章的學習理論介紹及應用。
三大學習理論,透過王老師的介紹變得立體而清晰,
並且可以連結前八章的教學技術是運用何種理論基礎,
讓外功及內功可以結合,是很難得的一本教學實戰書。
⭐️理論是解釋現象(技術)背後的原因
如果能深入了解理論,教學者就能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,
找到學習的核心,並由此切入應用方法以提升效果,
樺澤紫苑強調完整的學習歷程除了"input"更要有"output",
手寫筆記往往很少再拿出來看,而且無法與人分享互動,
而臉書可以分享並每年有動態回顧,很適合當output的平台😀
一、行為主義學習理論
💡核心在刺激與反應的連結(可看見的),透過不同的手段強化,讓刺激出現後能得到正確的反應。
💡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 : 效果律、練習律、準備律。
💡桑代克提出 : 懲罰對改善學習的效果不佳,獎勵才是刺激正確反應的基礎。
🎁應用:
1.必須提供更精彩的教學
2.既須分段教學,也要反覆練習➡️固化學習成果
3.導入教學遊戲化機制(第五章有完整介紹)
二、認知主義學習理論
💡關注的是認知結構(不可看見的),如何透過資訊的輸入、處理、輸出等不同流程的改進,達到更有效的學習。
💡柯勒➡️頓悟、
皮亞傑➡️基模.同化.調適、
布魯納➡️螺旋式課程、發現式教學、
奧蘇貝爾➡️先備知識
🎁應用:
蓋聶的教學九階段活動
#教學開始
1.注意 : 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上
2.期望 : 告知學習目標,提升學生期望
3.回溯 : 激發學生回想先前的學習經驗
#教學過程
4.呈現教學內容 : 用最有效的方式呈現學習內容
5.提供教學指導 : 以不同方法或工具,幫助學生了解、記憶或應用
6.誘發表現 : 讓學生展演 #教學結束
7.提供回饋 : 讓學生知道自己做的好的部份及可以修正的部份
8.評估成效 : 學習前後的差異,是否達到預期等
9.強化保留與轉移 : 學習固化及應用到實際工作或生活上
三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
💡知識不是客觀存在,而是透過學習者的主動參與、體驗、思考,自行建構而來。
💡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,兩者差異在於 :
對認知主義而言,知識是客觀的;
對建構主義而言,知識是主觀的。
因此建構主義認為,面對相同的知識,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詮釋。
💡杜威 : 知識是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(PBL),解決問題五步驟:
發現問題➡️確定問題所在➡️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➡️推論假設➡️驗證假設
💡皮亞傑 : 與環境互動,建構知識
💡維高斯基 : ZPD支持框架
🎁應用:
1.以個案或問題為基礎的討論
2.觀察、體驗、作業、簡報
3.小組式的交流互動
4.從教學者轉變成支持者
⭐️學習理論黃金三角 :
學習理論不是哪一個比較好,也不是哪一個階段適用,而是三個交互連結,在每個不同的學習階段輪流出現!
第九章我最欣賞福哥的地方就是最後的黃金三角,
他不被任何理論限制,而是把它活用在每個環節且有意識地去拆解分析它,
很多厲害的現場教學者他不見得能當公眾講師,
是因為無法有條理地系統化自己的教學模式,
並將它輸出成可被複製的教學技術,
從讀者推薦序中可以明白福哥是一位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講師,
他本人的自律及時間管理也是我很佩服的,
看完了教學的技術只是知道架構及理論,
最終還是要秉持教學核心,
並實際操練各種技術直到得心應手的程度~
要精進自己的教學,有互相支持的團隊伙伴真的很重要~
感恩我身邊有這樣的伙伴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