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彩有很多種技法,
其中水彩渲染(溼加溼)這技法,
學生容易入門而且色彩變化豐富,
是很適合小學生體驗水彩特性的一種表現方式!
上圖是國小四年級學生的練習,
在進行渲染教學前我會先介紹冷暖色系及類似色、對比色的概念,
並提醒學生避免用對比色進行渲染,
因為會混出很濁不好看的顏色,
類似色相混時可以產生出很多色彩層次的變化,
學生渲染時的成就感也會比較高。
渲染步驟流程:
1.準備好水彩用具、水彩紙
2.在調色盤上擠上想要使用的水彩顏料
3.用號數大的水彩筆沾飽清水先將水彩紙打溼
4.水彩筆在調色盤上將顏料用水調勻後,直接在打溼的水彩紙上沾染顏色
5.觀察顏料在溼紙上的暈染效果,並繼續調其他色彩在紙上點染顏色
Youtube也可以搜尋到許多水彩技法的教學影片,
渲染的玩法很多,
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水彩溼筆畫在溼紙上的色彩渲染效果,
溼加溼的暈染可以產生出豐富的色彩層次,
再加上不同的色系搭配可以體驗更多色彩的細膩變化,
我覺得是認識水彩特性很棒的一種技法練習。
渲染後的水彩紙適合做成小卡片、書籤等延伸作品~
可以讓學生體驗自製文創品
因為藝術課本剛好有個單元是認識線條及練習畫樹葉,
於是我就結合課本資源,
讓學生觀察葉子並將其外形及葉脈畫在渲染過的紙上,
再剪下來、打洞、綁麻繩做成樹葉書籤!
學生若沒透過觀察,
畫出來的葉脈會很僵硬樣板且不合理,
每個班總有心急的學生會呈現以下的畫面,
但剛好可以藉此進行機會教育,
我會先讚美這片葉子的外形畫得不錯,
再和學生討論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?
這時就會有學生說葉脈不是長這樣平平的!
師生再一起探討葉脈的生長角度,
調整後有些學生會畫出下面的葉子,
這時就可以進一步引導他線條的起筆及收筆,
線條有沒有根據葉子的生長特性去呈現?
葉脈是否長出葉緣外面了?
主葉脈及細葉脈的線條有沒有粗細的差別?
當學生可以觀察得更仔細,
他自然可以畫出更自然且有特色的葉子,
因為我希望能保留渲染的水彩底色,
所以沒有要學生畫太細密的網狀葉脈,
只需要把葉子外形及主要葉脈呈現出來即可,
但要能掌握葉脈「由內向外生長」及「由粗到細」的特性,
我會請學生用鉛筆先畫一遍,
確認沒問題後再用黑色簽字筆描繪加強線條~
只要學生能將葉子外緣的特色呈現出來,
對我來說都是很棒的觀察展現,
每個孩子的線條風格表現不同,
渲染的畫面效果也不同,
組合成獨一無二的樹葉書籤
相關課程連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