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彩有很多種技法,

其中水彩渲染(溼加溼)這技法,

學生容易入門而且色彩變化豐富,

是很適合小學生體驗水彩特性的一種表現方式!

20221027_110113.jpg

上圖是國小四年級學生的練習,

在進行渲染教學前我會先介紹冷暖色系及類似色、對比色的概念,

並提醒學生避免用對比色進行渲染,

因為會混出很濁不好看的顏色,

類似色相混時可以產生出很多色彩層次的變化,

學生渲染時的成就感也會比較高。

20221101_111653.jpg

渲染步驟流程:

1.準備好水彩用具、水彩紙

2.在調色盤上擠上想要使用的水彩顏料

3.用號數大的水彩筆沾飽清水先將水彩紙打溼

4.水彩筆在調色盤上將顏料用水調勻後,直接在打溼的水彩紙上沾染顏色

5.觀察顏料在溼紙上的暈染效果,並繼續調其他色彩在紙上點染顏色

 四年級學生進行水彩渲染練習的迷你片段

Youtube也可以搜尋到許多水彩技法的教學影片,

渲染的玩法很多,

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水彩溼筆畫在溼紙上的色彩渲染效果,

溼加溼的暈染可以產生出豐富的色彩層次,

再加上不同的色系搭配可以體驗更多色彩的細膩變化,

我覺得是認識水彩特性很棒的一種技法練習。

渲染後的水彩紙適合做成小卡片、書籤等延伸作品~

可以讓學生體驗自製文創品

因為藝術課本剛好有個單元是認識線條及練習畫樹葉,

於是我就結合課本資源,

讓學生觀察葉子並將其外形及葉脈畫在渲染過的紙上,

再剪下來、打洞、綁麻繩做成樹葉書籤!

20221031_152437.jpg

學生若沒透過觀察,

畫出來的葉脈會很僵硬樣板且不合理,

每個班總有心急的學生會呈現以下的畫面,

但剛好可以藉此進行機會教育,

引導它們觀察葉脈的生長是有意義及原理的,
 
並練習表現出線條的輕重粗細變化!

20221029_065843.jpg

我會先讚美這片葉子的外形畫得不錯,

再和學生討論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?

這時就會有學生說葉脈不是長這樣平平的!

師生再一起探討葉脈的生長角度,

調整後有些學生會畫出下面的葉子,

這時就可以進一步引導他線條的起筆及收筆,

線條有沒有根據葉子的生長特性去呈現?

葉脈是否長出葉緣外面了?

主葉脈及細葉脈的線條有沒有粗細的差別?

20221029_065832.jpg

當學生可以觀察得更仔細,

他自然可以畫出更自然且有特色的葉子,

因為我希望能保留渲染的水彩底色,

所以沒有要學生畫太細密的網狀葉脈,

只需要把葉子外形及主要葉脈呈現出來即可,

但要能掌握葉脈「由內向外生長」及「由粗到細」的特性,

我會請學生用鉛筆先畫一遍,

確認沒問題後再用黑色簽字筆描繪加強線條~

20221029_071103.jpg

20221029_065748.jpg

只要學生能將葉子外緣的特色呈現出來,

對我來說都是很棒的觀察展現,

每個孩子的線條風格表現不同,

渲染的畫面效果也不同,

組合成獨一無二的樹葉書籤

20221029_071039.jpg

20221029_065728.jpg

20221029_065925.jpg

相關課程連結: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好奇樺 的頭像
    好奇樺

    美感心玩藝

    好奇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