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級上學期康軒藝術課本有個單元,
是讓學生學習定格動畫的原理及創作,
DIY翻轉動畫盤是體驗「視覺暫留」現象的教學活動,
也是拍攝定格動畫前的暖身教學過程!
透過快速翻動兩面有關聯性的圖畫影片連結
可以讓靜態的圖畫產生動態的視覺效果
什麼是視覺暫留 ?
我們的眼睛在觀看物體時,
光對眼睛的視網膜產生作用,
視網膜上的「感光細胞」感光後,
將光信號轉換為神經電流,
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感受到物體的影像,
進而產生人體視覺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oocities.org/fujenliu_2000/opticnerve.gif
但「感光細胞」的感光是靠「感光色素」實現的,
「感光色素」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時間的,
因此,當物體移去或光停止作用時,
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,
而是要延續 0.1 〜0.4 秒的時間,
這就形成了視覺暫留現象。
也因為人類有視覺暫留的現象,
我們才能發展出如今多元的動畫、電影的影像世界
翻轉動畫盤 (留影盤) 的發明
「翻轉動畫盤」是我在教學時習慣跟學生說明而使用的名稱,
原名又稱「留影盤」(Thaumatrope)
西元1828年,
法國人保羅 · 羅蓋發明了留影盤,
用一條繩子在圓紙盤的兩端穿過,
圓紙盤的一面畫了一隻鳥,
另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。
當拉動繩子讓圓盤旋轉時,
因為視覺暫留的原理讓鳥在籠子裡出現了。
根據留影盤的原理,
接下來就是教學生如何自製「翻轉動畫盤」
如何製作「翻轉動畫盤」 ?
準備材料:
1.白色西卡紙1張
2.圓規、直尺、剪刀、鉛筆、橡皮擦、竹筷、雙面膠、奇異筆、彩色筆

1. 用圓規在西卡紙上畫出直徑10公分的2個圓並剪下來
2. 用鉛筆畫出2條通過圓心的十字對位線
3. 分別在2張圓盤上,畫出畫面前後的動作變化
4. 確保前後畫面的重疊性,只需要變動1個地方效果最好
5. 確認動畫效果ok後,用黑色奇異筆描邊強化觀看效果
學生如何預視翻轉動畫呈現的效果?


因課本附件拆下來是現成的圓盤,
所以要先讓學生找出圓心並畫出十字對位線~
有些學生會將圓盤紙對折找出圓心,
這雖是正確的作法,
但會讓圓盤留下十字折痕而影響作品畫面,
因此我會建議學生用尺量出圓盤最長的直線,
最長的直線就是通過圓心的直徑,
找出圓心及畫十字對位線可幫助學生在繪製圖片時,
可以更精準地讓圖案翻轉時能重疊在一起,
讓「翻轉動畫盤」翻轉時呈現最好的動畫效果!
「翻轉動畫盤」成果欣賞
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六年級學生製作的「翻轉動畫盤」
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創意及美感設計,
有興趣的人不妨自己也來做做看

翻轉動畫盤Part 1
翻轉動畫盤Part 2
翻轉動畫盤Part 3
翻轉動畫盤Part 4
翻轉動畫盤Part 5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